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市级和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徐芳  发布日期:2025-03-18 查看:325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各学院:
为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和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我校决定对市级和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中期检查对象
2023年及以前年度立项未中期检查的市级研究生教改项目、2024年立项的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名单见附件1。
二、中期检查流程
各项目负责人准备中期检查相关材料,于2025年5月8日前提交至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审查后,将结果予以通报。
三、中期检查结果的处理
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项目所在学院应督促项目负责人限期整改,研究生院将中期检查结果纳入该学院年度目标考核。
四、需提交的材料
1.纸质版:《附件2: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报告书》,A4纸双面打印一份;报送地址:明德楼B栋524室。
2.电子版:《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书》、《附件2;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报告书》、《附件3:研究生教改项目中期检查项目评审表》、中期检查相关支撑材料。材料上传路径:研究生院主页——研究生院网络教学平台——质量工程——工作台。
未尽事宜请联系研究生院培养办。联系人:徐老师,电话:62789093。
材料提交时间:
2025-03-18至2025-05-08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理工类高校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培育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 曾令斌 | 旅游与传媒学院 |
2 | 专业硕士教育“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机制及其实践创新研究 | 马广军 | 旅游与传媒学院 |
3 | 新时代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研究生项目横贯能力塑造及培养模式重构研究 | 徐湃 | 土木工程学院 |
4 |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管类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 魏光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5 | 国家战略牵引下交通院校“本研一体”新商科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张瑞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6 | 面向建筑行业需求的建筑学研究生“绿色-数智-人文”三位一体协同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 | 史靖塬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7 | 基础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教学革新与实践探索 | 向荣艳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8 | 产教融合模式下交通运输类研究生国际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研究 | 孟云伟 | 交通运输学院 |
9 | 基于问题导向的主体性专题式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 谢莹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0 | 低空经济背景下航宇研究生多学科专业协同培养探索与实践 | 林栎阳 | 航空学院 |
11 | 新时代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 | 张兰芳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2 | 以“两路”精神为价值内核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融入研究 | 高俊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3 | 协同创新环境下的航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 | 邓涛 | 航空学院 |
14 | 基于需求导向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系统 及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 阙思思 | 河海学院 |
15 | 基于ISTE模式的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梁栋 |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
16 | 外语专业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差异化发展机制及路径研究 | 李翠英 | 外国语学院 |
17 | 基于学科群建设的材料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 史小慧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8 |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差异化培养机制及路径研究 | 闫芳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9 | 新时代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彭中波 | 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
20 | 人工智能+”学科群模式下信息类学科内 涵提升及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 | 蒋仕新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1 | 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三融合、三协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陈坚 | 交通运输学院 |
22 |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政校地企行”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 余俏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23 | “双碳”背景下交通运输类研究生创新与跨学科能力培养 | 唐乃膨 | 土木工程学院 |
24 | 思政引领、赛研融合、多元协同培育创新人才模式探索与研究 | 张雷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25 | 新发展格局下智慧城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实践与创新研究 | 张帅 | 智慧城市学院 |
26 | 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三维多层”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 徐园媛 | 旅游与传媒学院 |
27 |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驱动的交通信息特色研究生人才多元协同培养体系研究 | 张振源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