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2024年市级和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
发布者:徐芳  发布日期:2024-09-02 查看:459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校属有关学院:
根据重庆市教委相关文件及我校相关工作安排,2024年我校14个项目获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12个项目获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立项工作要求如下:
一、项目主持人需提交的材料
请各项目主持人根据附件1-1或1-2下达的项目编号、名称及本项目《申报书》填写《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书(附件2-1或2-2)》。
二、《任务书》填写注意事项
(一)《任务书》预期最终成果须不少于本项目《申报书》中预期成果,且市级项目须满足以下最低要求:
覆盖以下七类型的与本项目相关的标志性成果(重大项目至少2类4项、重点项目至少3项、一般项目至少1项,重大重点项目须满足第7项):
1.中文核心期刊级别及以上高水平教改论文(须挂本项目号);
2.省部级以上研究生教材;
3.省部级以上研究生在线课程;
4.省部级以上新闻媒体报导;
5.省部级以上工作案例或教学案例;
6.省部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
7.省部级以上会议/组织/机构中本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及成效证明材料。
(二)所有项目预期成果必须都含实践效果分析报告(含教学实践或管理实践开展前后效果对比、学生反馈情况等)及支撑材料。
(三)预算经费请合理控制在资助额度内:市级重大项目5万元、市级重点项目3万元、市级一般项目1.5万、校级项目0.5万。
(四)项目研究要根据项目内涵及要求进行,研究期限:市级项目3年,校级项目2年。
三、材料报送截止时间及地址
截止时间:纸质版2024年7月12日中午12点前,签字盖章扫描版2024年7月22日24点前。
报送地址:纸质版一式三份(暂不装订)提交至明德楼B栋524室,待研究生院审核盖章后,负责人登录研究生质量工程管理平台https://pglearning.kypt.chaoxing.com/提交签字盖章扫描电子版。联系人:徐老师,62789093。
各学院要按照《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施细则》(附件3)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研究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期间如项目负责人有变更须及时提交《项目调整申请单》(附件4)。学校将严格按照《项目结题验收评价指标体系》(附件5)组织结题验收工作;对研究时限已满、申请延期一年后仍未能完成研究工作的项目,学校将予以终止。终止项目的主持人3年内不得申报市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附件:1-1.2024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1-2.2024年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2-1.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书
2-2.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书
3.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施细则
4.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调整申请单
5.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生院
2024年7月2日
材料提交时间:
2024-07-03至2024-07-26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面向交通强国战略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文旅+交通” 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张玉蓉 | 旅游与传媒学院 |
2 | “一核引擎、双轨并进、五环链动”的资源与环境专业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官冬杰 | 智慧城市学院 |
3 | 以“两路”精神为价值内核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融入研究 | 高俊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4 | 新时代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 | 张兰芳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 “需求牵引、数据驱动、能力导向”的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袁培银 | 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 |
6 | 基于本-硕-博贯通模式的研究生创新筑源与潜能激发机制研究 | 徐略勤 | 土木工程学院 |
7 | 低空经济背景下航宇研究生多学科专业协同培养探索与实践 | 林栎阳 | 航空学院 |
8 | 面向数字化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 | 顾韩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9 | 基于问题导向的主体性专题式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 谢莹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0 | “三高复合型”水利水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叶四桥 | 河海学院 |
11 | 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以农田智慧灌溉设备研发为例 | 刘君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12 | 产教融合模式下交通运输类研究生国际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研究 | 孟云伟 | 交通运输学院 |
13 | 基础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教学革新与实践探索 | 向荣艳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14 | 面向建筑行业需求的建筑学研究生“绿色-数智-人文”三位一体协同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 | 史靖塬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15 | 国家战略牵引下交通院校“本研一体”新商科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 张瑞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6 | 以职业发展能力为导向的市政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 | 杨威 | 河海学院 |
17 | 基于《翻译史研究》的翻译人才国家意识培养范式研究 | 任淑平 | 外国语学院 |
18 | 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的交通运输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吴胜利 | 交通运输学院 |
19 | “产教融合”视域下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内容发掘与融入路径研究 | 张羽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 |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管类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 魏光兴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1 | 新时代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研究生项目横贯能力塑造及培养模式重构研究 | 徐湃 | 土木工程学院 |
22 |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的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多校协同建设模式研究 | 张文仲 | 研究生院 |
23 | 专业硕士教育“工作坊”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机制及其实践创新研究 | 马广军 | 旅游与传媒学院 |
24 | 新质生产力发展催动下工科高校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1348”贯通式培养模式研究 | 侯忠伟 | 土木工程学院 |
25 | MOOC/SPOC与实践教学结合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构建 | 蒋咏志 |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
26 | 理工类高校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培育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 曾令斌 | 旅游与传媒学院 |